十八大報道前方記者:現場活躍著“思考的筆” |
11月8日,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在京開幕,會議的議程、內容乃至代表們的所思所想等細節將通過2700多名記者的工作而逐步揭開其“神秘面紗”。他們是這一盛事的歷史見證者,那么,在他們眼中,十八大有哪些特點?他們在十八大期間關注哪些問題?他們將怎樣讓自己的報道從千萬篇類似稿件中“跳”出來?
開放盛會吸引中外媒體 11月7日晚上22:25,記者們關心的代表團組討論開放名單終于在十八大新聞中心網站公布。黑龍江代表團、重慶代表團、廣東代表團……一個個代表團數過來,僅8日、9日兩天,團組開放的數量就達34個!拔蚁肴ヅ月犘陆畧F的討論”,“我想去廣東代表團的討論現場”……記者們期待著討論結束后的現場采訪。十八大新聞中心主任、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說,“絕大多數團組都會開放”。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黨代會報道,頭一次拿到記者證”!堕L江日報》記者柯立說,十六大、十七大時只能等在代表駐地門口采訪,這次有了正式采訪證,心里特別高興。 “這次來采訪的香港記者比十六大時明顯增多”,同樣第三次跑黨代會的《香港之窗》總編輯屈月英感到,香港媒體越來越關注內地了。日本第二大通訊社時事通信社中國雇員張繼偉說,這次時事通信社派出8名記者,足見對此次會議的重視程度。 據新聞中心統計,報名采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一共有2732人,創歷屆黨代會之最,其中境外記者1704人,比十七大時增加近五成。 記者們在采訪中,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十八大的開放。7日的十八大新聞發布會上,《聯合早報》記者顯然沒有料到自己是第二個有機會提問的記者,“選舉會不會現場直播?科學發展觀會不會寫進黨章……”她一口氣提了好幾個問題。此后,俄羅斯新聞社、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均得到機會提問,境外媒體提問機會超過境內媒體。 關注熱點更廣泛 記者們關心哪些問題?連日來,記者采訪發現,中外媒體關心的問題非常廣泛。鳳凰衛視一位記者說,一些受眾不知道十八大代表是如何選舉出來的,他希望通過自己的采訪,能告訴大家更多內容。臺灣聯合報系記者陳怡秀則說,她最關心的是經濟政策!拔覀兊淖x者特別想知道新一屆領導集體在兩岸經濟合作方面會有哪些新政策”。 俄羅斯阿爾法電視臺臺長王睿最關心的是文化問題,十幾年從事中西方文化交流工作的經驗使他明白:文化交流不是關起門來自言自語,傳播文化要從合適的話題切入、找到適宜的平臺,才會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中國藝術報社通聯國際部主任孟祥寧告訴記者,藝術界有很多黨代表,會前該報已經采訪過20多位。會議期間,他將結合十八大報告內容,對這些代表進行更加深入的采訪。 特色報道才不虛此行 在新聞中心看到陳怡秀時,她正在新聞中心背景板前一邊對著鏡頭“自言自語”,一邊用手勢給自己打氣。陳怡秀所在的臺灣聯合報系,前年開始做視頻報道,他們的播出平臺很快將走出聯合網,落地無線電視臺。陳怡秀說,影音部特別重視這次報道,她和同事們趕出了政治、經濟、軍事等6個方面的專題,5日起開始播出,到7日,“前置作業”已全部完成,開始轉入會中報道。 和陳怡秀一樣,采訪十八大的記者們都有自己的采訪節奏,采訪形式、內容都有不同側重。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孫韶華說,“這兩天主要是解讀報告”,她和另一位搭檔計劃每天寫出3篇相關稿件。8日中午,聽完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后,屈月英有了一個新主意:她想比較一下三屆黨代會的報告,仔細梳理其間的變化,因為大會報告透露出很多具體信息。 王睿說,現在已經不是拼資訊、拼動態新聞的時代,網絡上的即時消息早已鋪天蓋地,要做就做一些專題。他介紹,這次采訪十八大,阿爾法電視臺會做一些文化、經貿方面的專題報道。 “突出特色,亮出風格”,F在看來,翟惠生對記者們報道好十八大提出的希望已經有了實實在在的反映。記者們似乎已經意識到,只有特色報道才會真的不虛此行。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